校园看点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- 校园看点 - 学生天地

【别样征途】我在这里的五个慢镜头

【编者按】为更好建设学生“第二课堂”,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,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、胸怀天下的情怀,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“学生天地”板块进行整改,拟设情感驿站、时事茶座、校园展厅、文艺花园、别样征途、中外书架,叽喳寝室等栏目(近期特别增加“抗疫岁月”栏目)。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,并投稿。投稿邮箱:xndxxbjzt@163.com。(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)


dea34558ed9b45c8b029d729db4d9866.jpg

包睿在洛川苹果试验站工作

  

一晃已别近三年,偶然想起,仍感觉在凤岗通讯社的日子是自己在校时最珍贵的回忆。

镜头一

大概是正式加入研究生记者团后的某个周二(或者周四),靳军老师叫我去行政楼的校报编辑部,教我用电脑排版稿件。李晓春老师给我的稿件,现在想起来,明明字数超了不少要做删减,可我东拉西拽那些编辑框,把配图压的小小的,硬生生把文字全挤压进一个版面里,出来的样板肯定是丑陋的,但那时候自己就是舍不得或者说不敢随意删减,仿佛随便删掉一个字符,都是别人一段故事。

那时候的自己,虔诚的对待眼前的报纸和老师给的获奖作品集锦,打出来的样报在宿舍的柜子里藏了很久。

镜头二

研究生二年级,跟老师表达想去实习,被介绍到陕西日报驻杨凌记者站,备战农高会。

第一次,自己改的消息稿,印成了铅字,在日报上占据了豆腐块大小的地盘,那份报纸被自己骄傲的寄回了老家,跟父老炫耀。冬日的杨凌已经很冷,想要做好那几日的新闻,特意在网上买了个加羽绒的睡袋,晚上也不回宿舍,裹着它睡在站长隔壁的木板床上,兴奋就跟翻身时的床板一样,咯吱作响整夜不休。

那时候的自己,激动,梦想就是有朝一日当个热血记者。

镜头三

快找工作了,凤岗的经历让我勇敢向当时全国知名的媒体集团投出了简历,通过网选到参考笔试的二十天里,每天泡在图书馆上午看书补充新闻理论,下午掐表练习各种文体,A4纸写了几十张,又去南京青旅一个人住了20天,每天去泡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自习室,过笔试,过一面,二面,终面,顿顿吃鸭血粉丝,最终以偏远“985”学子的身份,打败了海龟,又打败了一线城市的“985”们。

那时候的自己,自律又自信,当身边同学为找工作方向发愁时,我却一根筋笃定的要跟文科生们抢饭碗。

镜头四

毕业前夕,我和天露跟靳军老师在红楼一层的咖啡馆漫聊。

那时候憧憬着将正式踏足媒体的生活,听老师诉说着那些老记者身上的故事,勉励的原话已记不清样子,只记得那个下午,两位小白记者,跟随着他们的导师的步子,也迈出了自己的一大步,窗外是图书馆北侧走过无数遍的校园路,也是包裹自己梦想的蛋壳,师徒三人敲破了壳尖,满心希望破壳而出。

镜头五

2019年底,给单位招聘新人,终于回到魂牵梦绕的母校,与靳军老师、晓春老师、学锋老师、文婷老师欢聚,他们的模样一点没变。

席间微醺,很多记忆涌上心头,只是听他们说着陕西话,跟自己拉着家常,就感觉那是最动听的声音了。


我在凤岗通讯社的日子也是大学生活中普通的日子,可是却留下了难忘的故事。这些镜头很慢,像是胡言乱语,可它们就在心底,翻出来一看,依然如初——撒着糖,闪着光。

  

包睿,农学院农学专业2010级本科生,园艺学院果树专业2014级硕士生,2017年7月至今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社工作, 先后获集团年度优秀作品奖、年度新人和年度优秀员工称号。

  

编发:刘则言

责任编辑:靳军


编辑:刘则言

终审:靳军